查看原文
其他

远方与自由,寻找与发现:公路片的前世今生

2016-11-10 戈弓长 深焦DeepFocus

跨万里之路,启心灵之旅公路片的前生今世


 文 | 戈弓长(厦门)编 | 柳莺(里昂)





如果说“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已成为为白领阶层特别调制的鸡汤,那么看着形形色色公路片中的大漠与长空则为逼仄城市的寄居者们提供令人振奋的心灵慰藉。当《末路狂花》中凌空飞腾的跑车冲破最后一层世俗的束缚,当《逍遥骑士》中嬉皮士在机械的轰鸣声中驶向无尽的远方,当《直到世界尽头》中末世澳洲公路对人性进行最后的拷问……汽车与公路将个体带向世界鲜为人知的角落,在那里,空气中弥漫自由的精神。



《直到世界尽头》


如果说好莱坞公路片的内核是从西部片延续的美国精神,是美国先民拓疆的勇气与自由的向往,欧洲公路片中更多寄居着有关人性与生存的思考,那么这些驾车上路,纵横中国的纪录片则勾勒描摹出新时代国人的精神脉络,文化图景,历史渊源。其中反映出的中国精神,是中国人对乡土的深深眷恋,对文化历史的自豪。早在五十年代,歌颂喜剧《五朵金花》就采取公路漫游的方式,将“找寻金花”之旅,变为一场白族民族风情之旅,彼时居于边陲之地的云南,亦通过银幕完成了自己绝佳的风俗展示,吸引多少观众心向往之。2014年,一部名叫《寰行中国》的纪录片吸取了公路电影的元素,从繁华都市到秀美乡村,从富庶江南到西部边陲,带领观众“在路上”自我追寻与文化寻根,更寻找属于民族风情的美丽瞬间。绮丽多姿的民俗风物,多元包容的民族文化,全景式展现“中国文化之美”。影片在2015年、2016年先后获得了亚洲电视大奖“最佳教育及娱乐节目”奖、休斯顿影展“最佳文化及历史节目”金奖和纽约国际电视电影节“最佳剪辑奖”银奖等等多个奖项。有关公路片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

 


远方与自由:公路片之微言大义

 哪一部影片促成了公路电影的诞生没有定论,上世纪30、40年代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经典类型片是公路电影的灵感来源。包括法兰克·卡普拉1934年所执导的《一夜风流》:爱情受阻的富家女离家出走,在长途大巴上遇到了克拉克·盖博饰演的风流倜傥的记者。一路上这对男女从把被单挂在旅馆床间的隔阂到暗生情愫,终成眷属。这是一部1930年代“欢喜冤家”式的爱情喜剧。还有埃德加·乌麦尔1945年的《绕道》,一部发生在车上发生的离奇黑色电影。而公路电影作为一种清晰可辨的新电影类型,有一套视觉惯例系统,外部形势和精神内核则是上世纪60年代末的事情。

《一夜风流》

1967年阿瑟·佩恩《邦妮和克莱德》中,男女主角夜宿无人的农家屋,第二天早上屋主问他们从事何种职业,邦妮自信十足微微一笑说“我们是抢银行的。”1969年丹尼斯·霍珀的《逍遥骑士》里,带着贩毒后赚来的钱,公路骑士驾着哈雷摩托驶向新奥尔良狂欢节。两部电影以十足的反叛姿态正式宣告公路电影的诞生,也同时揭开了“新好莱坞”的序幕。 上世纪60年代是美国社会运动风起云涌,文化反叛浪潮汹涌澎湃的年代。1950年代末,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喊出“垮掉一代”的精神宣言,也为公路电影提供了文学模板。1960年代,晚期资本主义的美国社会物质极大丰富,精神却陷入危机。美国青年面对越战失利和政治丑闻,对国家失去信心。萨特无神论存在主义方兴未艾,它宣告世界的荒谬,人生的孤独无意义。反叛青年们否定资产阶级的传统生活方式和主流价值观,他们奇装异服,吸食大麻,鼓吹性解放。他们涌出城市,在遍布全美的公路干线旅行。试图从压抑,苦闷,焦虑和束缚中解脱,寻找寻找真正的自由。

《邦尼和克莱德》

早期的公路电影就是描写这一激变的时代中的叛逆青年。《邦妮和克莱德》深受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影响,影片曾属意特吕弗执导。雌雄大盗有着《朱尔和吉姆》的浪漫诗意。他们藐视一切法律和道德,如同安托万和米歇尔们的出走,试图逃离主流社会的规诫。这些法外之徒最终精疲力尽,死在乱枪之下。曾有人评论这部电影是“一种弑父的电影”——将父辈广泛地定义为美国,定义为好莱坞。文化反叛时代,旧有的价值和信仰被打破,公路片是对父辈和父辈电影的反叛。而更多人从这一反叛中看到了对美国精神的追寻和西部片传统的延续,公路片又是一种“寻父”。 

作为美国类型片的始祖,西部片关乎美国建国神话和文化精神传统。巴赞说西部片是“开发美国西部的征程就是奥德赛史诗。”波德里亚说,地域辽阔的西部是“最美国化的部分”。美国公路片同样把环境空间放在了西部。西部是美国历史文化的地理象征,那些高耸的山脉,广袤的高原,奇峰迭起的峡谷都打下了美利坚精神的烙印。而美国公路电影类型是西部片之外最能体现美国文化精神的类型之一。


在西部片里开疆拓土,和自然与土著搏斗的牛仔英雄,成了1960年代公路电影里追求自由的骑手。《逍遥骑士》里亨利·方达夹克衫后背印着美国国旗图案,海报中宣称“一个人去追寻美国,却在哪都没找到”。美国飞速发展的汽车工业以及全面建成的高速道路网,为公路电影提供了物质基础。


20世纪的公路电影,把西部片中的马和马车换成了汽车与摩托车。荒漠上的酒吧也变成了马路边的汽车旅馆。巍峨雄壮的西部环境给满身尘灰的亡命徒,给被社会秩序驱逐的边缘人,给天涯浪子的迷惘身影增添了叛逆者的狂放悲壮。这些遭际文化变革的无助灵魂回到民族发源的最初之地,去寻找自由。公路片于是具有反叛青年们反对工业时代的异化和资本主义虚伪的道德,去美国的精神源头找寻自我的意涵。




骑着哈雷去远方,不只是多少热血男儿的梦想


早期公路片以反叛为核心精神,带着不切实际的理想性,结局往往以人物献身于理想收场。《邦妮和克莱德》情侣大盗被打成了筛子。《逍遥骑士》里两个男主人公意外身亡,旅途也戛然而止。1980年代后,有一些电影依旧沿袭公路片类型的反叛的核心价值,如《我自己的爱达荷》《天生杀人狂》等。


直到1991年的《末路狂花》两位冲破男权社会压抑的女性纵“车”一跃,高扬的女性主义在胶片上永不坠落。而1980年代后,更多的公路电影逐渐变成“治愈式公路片“,从自我放逐的反叛圣歌变为在路上完成道德升华,情感救赎,最终回归保守主义的传统价值观的“心灵之旅”,如《阳光小美女》《杯酒人生》《史崔特先生的故事》等。早期公路片是反主流文化反秩序的,治愈式公路片则回归主流,回归秩序。再也不会有《逍遥骑士》那种“不自由,毋宁死”,长大成人的嬉皮士在1980年代已进入了体制工作。他们的雅皮士后代呆在家里,对电视的兴趣高于公路。其中代表作是1988年《雨人》,讲述一对兄弟的关系从恶劣变为和谐,以“弟友兄恭”的团圆家庭景象结束。



《末路狂花》,末世狂花


公路电影有极大的兼容性,当它从早期的反叛文化中脱离,仅保留下公路和交通工具等外部特征,还有逃离和寻找的叙事主题,“心灵之旅”的内涵,各国都依此创作出不少具有公路片色彩的电影。德国导演文德斯就对公路电影十分执着,在70年代拍摄了“旅行三部曲”。1983年《德州巴黎》更摘取了37届戛纳金棕榈。都是极为风格化,带有个人哲学思考的作品。还有日本电影《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也带有公路片印记,书写无处安放的残酷青春。《菊次郎的夏天》追忆童年。1998巴西电影《中央车站》书写忘年交,重拾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墨西哥电影《你妈妈也一样》刻画墨西哥公路上青春的躁动迷惘。2004年的《摩托日记》公路片结合传记片,描摹年轻格瓦拉的心灵成长轨迹。


《摩托日记》,革命与远方


寻找与发现:中国公路片的发轫


公路片中的逃离,冒险,追寻,转变和回归是人类文化的永恒主题,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史诗《奥德赛》,以及伊阿宋和金羊毛的故事。还有“流浪汉小说”如《堂·吉诃德》《鲁滨逊飘流记》等。在我国也有《徐霞客游记》《西游记》《老残游记》等文学原型。不少国产电影都具有一定的公路片元素:90年代陈凯歌的《边走边唱》就带有某种“在路上”的痕迹,沿袭了美国公路电影质询和寻找存在的意义的精神内核。当然这是一部艺术电影,和商业类型片区别很大。


1999年张元《回家过年》也有在路上和归家的内容。讲述亲情的重拾和人性的失而复得。2004年冯小刚《天下无贼》有着对美国公路片元素的借用,影片开头就是《玫瑰之约》的歌曲伴奏下的旅途,片中主人公是一对男女骗子,故事也发生在汽车火车上。2005年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高仓健饰演的日本父亲为了表达对儿子的爱意和忏悔,“走上一段自我心灵的救赎之旅”。



2001年施润玖的《走到底》是公认的国内第一部公路电影。该片从内容和形式都是对国外公路片的模仿。由于国内观众缺乏对这种类型的认识,加之影片叙事上也很薄弱,票房失败。2006《赖小子》的导演韩杰,曾任贾樟柯副导演。同样将目光投向了“被时代撞倒的人”。描述了县城里混混青年躲避罪责而踏上逃亡之路。


美国公路片是表现青年在现代社会中的迷惘,中国公路片则书写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封闭的前现代社会对年轻人的梦想的禁锢。国产公路电影开始关注社会转型,阶级差异,道德沦丧等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2007《红色康拜因》,讲述父子二人割麦之旅。去城里务工却未给妻儿带来更好生活的父亲晚年回到故乡,最终和怨恨他的儿子重归于好。“红色康拜因”是上世纪50,60年代流行的收割机,片尾儿子也放弃城市生活回到乡间,重新投入农业生活。影片给那些转型时期被现代城市排斥的人找到一个归宿,那就是回归乡土,回归家庭。来自乡村的人只有回到与金黄的麦田和红色康拜因为伴的农业社会里才能得到救赎。




《走到底》

中国式公路电影往往触及一些社会现实,人物在旅途中获得心灵治愈,最终回归主流道德。张杨2007年的《落叶归根》由一则农民工背负工友尸体的社会新闻改编,本是个荒诞悲凉的故事,但请到了喜剧明星赵本山主演。片中涉及到“找到了家却回不了家”,反映了中国社会急剧变化,底层人弱势群体无所适从,具有一定的现实批判性。但影片将主题引到信守承诺,向往落叶归根的传统价值观上。《人在囧途》,香港导演叶伟信敏锐抓住了“春运”和“小三”等社会热门话题,自私刻薄的老板李成功一路上被淳朴的挤奶工牛耿所感染,最终和情人分手,回归了家庭。底层劳动者成为传统道德和主流价值观的捍卫者,是他唤回了城市有产者的良心。 国产公路片出现在21世纪当然得益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工具的换代升级。国产公路片的主角不是美国反主流的嬉皮士,而是水泥丛林的中国城市人。他们身处在都市文明里,情感失落,精神压抑。试图经由一次疗伤之旅,在路上历经磨难,却获得成长,问题也迎刃而解。最后回归家庭,找回人际温情,完成心灵的救赎。美国公路片的空间环境是西部,而中国公路片的环境不断呼应着国人近些年热门的旅行目的地。2011《转山》中,为了完成哥哥未竟的心愿,弟弟踏上了“洗涤心灵”的西藏之旅。这也是“骑行川藏”旅行方式在电影中的反映。《心花路放》串联起中国高速发展下农村迪斯科,周东雨饰演的“杀马特”等光怪陆离的底层现实。这场荒唐的猎艳之旅也让主人公成长与治愈。片中的大理古城,苍山洱海,早就是国内“小资”青年的旅游圣地。

《心花路放》

迎合出国游热潮,2009年《非诚勿扰》中,陷于情感困局无力摆脱的男女在宁静的北海道重拾自我。洞爷湖和北海道小镇因此片走红,成为国内游客热门目的地。2012年《泰囧》中主人公徐朗关注事业忽视了家庭迎合亲情。结尾处,徐朗通过王宝明白了亲情的价值,放弃物质利益重获妻儿的谅解。本片更大力拉动了泰国旅游业,徐峥因此受到时任总理英拉的接见。2013年《等风来》,城市青年去往“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度”尼泊尔,在旅途上互相了解,隔阂逐渐消除。异国的庙宇和山村,让远离城市喧嚣的男女得到情感的释放和心灵的抚慰。 

寰行中国:在路上,领率大美河山


美国公路电影出现的物质基础是汽车工业的发展和高速公路网的建成。在私家车拥有量的大幅升高,中国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早已将目光投向世界的当下,不少中国纪录片吸取公路电影的元素,通过热门“自驾游”的方式,在新时代以全新的视角再次走访祖国的壮丽山河。



 

《寰行中国》开启了六段旅程,驾车上路的镜头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上环游。观众随之领略的不仅有城市风光,乡土自然,更是由民族风情,民俗文化,传统技艺和特色美食等串联起的人文地理。在第二季《寰行中国:一带一路》中,美国历史学家乔纳森.克莱门茨博士在片中与寰行车队一道重走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以一个西方视角抚今追昔,呈现当下自信开放的中国,追溯历史上的中国曾向世界传播高超的技艺和灿烂的文明。第三季《寰行中国:生生不息》探访了中国西南、东北等地包括纳西族、藏族、蒙古族、满族在内的少数民族,展示其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与乡土特色,将于明年与观众见面。





 

当然,在祖国大地上环游,少数民族文化更是沿途的美妙景色。对于影迷而言,更是“跟着电影去旅行”。电影里的民族风情是《五朵金花》《阿诗玛》和《刘三姐》的西南,是《喜马拉雅王子》和《静静的玛尼石》的雪域藏地,是《冰山上的来客》里的新疆。还有草原英雄小姐妹》《图雅的婚事》《黑骏马》《嘎达梅林》的内蒙古大草原,以及《哦、我的鄂伦春》唤起的《乌苏拉船歌》里关外辽阔豪迈的情怀。纪录片《寰行中国:生生不息》在热播两季之后又将上路,这一次即将寻访少数民族聚居地,展现我国灿烂多姿的民族文化,再次带领观众“跨越万里之路,开启心灵之旅。”






-FIN-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选

再见瓦城 | 玛纳卡玛纳 | 伯格曼的十年

春梦 | 小姐 | 恋人们 | 瓦伊达

宫崎骏 | 哈内克 | 戈达尔

路易·马勒 | 岩井俊二 | 大岛渚

今敏 | 原节子 | 乔治·米勒 






是枝裕和 | 玛格丽特·杜拉 | 水瓶座比海更深 | 各有少年时 | 奇幻森林 小姐 | 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午夜逃亡 | 卡罗尔 | 女巫 索尔之子 | 树大招风 | 荒野猎人

洪尚秀 | 阿巴斯 | 洪金宝

沙丹 | 邢健 | 雷弗恩 | 王兵




我们在全世界和你看电影

深焦DeepFocus是成立在巴黎,成员遍布世界各地的迷影手册,提供欧洲及北美的最新电影资讯和批评。同时,我们也是全球各大电影节和电影工业的深度观察家。
长按上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推广/合作/活动请添加微信号
——clumsycleo——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